![]() |
一個人去跑步.馬拉松二年級生 高木直子著 早點買有機會抽獎哩 |
非常有趣的慢跑圖文日記,跟村上春樹在「關於跑步.我想說的是…」中比較起來,直子小姐比較偏向開心慢跑,隨興的跑著自己喜歡的馬拉松的感覺。沒有設定每個月要達到多少的目標,但可以讓人覺得「啊~跑步真的好有趣呀!」的這種感覺。
於是乎我緊接著又翻閱著失蹤者這本書,對於他沒有斷句一氣呵成的寫作方法,雖然有點吃不消,但讀完審判後是比較能接受他的寫作風格,那一氣呵成,彷若霹靂連貫語的筆法,就像他的精神力一樣,他多麼想一口氣將所有靈感寫下,而在他書裡的主角也帶有那麼一點超齡的神經質。
失蹤者可說是他在三大孤獨系列中,最陽光的一部作品了!雖然主角一直帶塞,不是被誘拐,就是不小心被欺侮,但他始終沒有對自己的原則妥協,也從未對人性失望,只是這樣的男性,是不是太過於顯的懦弱跟悲哀了呢?而書中的女性大部分也都是對他感到同情,不然就是想要欺負他而在一起的。
男主角始終沒有放棄他要繼續前進的力量,就算遭受打擊,也許,是因為身邊的貴人讓他的人生時起時落,也許是他對美國這個異鄉充滿著美好的憧憬跟幻想,不禁讓我想像卡夫卡他是多麼想像他筆下的男主角一樣,逃離布拉格,逃離一直離不開的家鄉,逃離父親的控制跟掌控,就算貧窮,就算被欺侮也想在異鄉展露頭角。
可惜的是這本書沒有結尾,也許跟城堡一樣,無盡的迴圈是要讓你去思考他接下來的動作,留給讀者一個美好的想像空間也是不錯,藉由書中的人,來反思自我存在的意義,這就是存在主義最令人感到吸引力的地方,不斷懷疑,自己身在世上的種種。
最後一句最令人印象深刻,卻也最令人感到心寒…
是的,我不是在閱讀恐怖小說,但真實之中的荒謬偶爾比夢境還真實,而所帶來的恐惧是伴隨著無力去更改龐大體制下的無力感,那種疲累隨著案件的時間托愈長,而感到粍損。我們在法的門前,沒能進入門裡,卻又不敢進入,如同他在《在法的門前》的故事一樣,警衛並不知道門裡的狀況,而鄉民們想一窺真面目卻被阻擋,但警衛還是有留下『如果你想進入,你可以大方的進去,也許裡面沒有其它人會阻擋你,或許會有』不管是在不是在法門前,只要是在任何真理,或是面對一個龐大的體製門前,大部分的人都不得其門而入,因為太過的組織讓我們恐惧,事實上也許也只是自已想像跟造像出來的。事情並沒有你所想得這麼難懂,沒有這麼不得法理
《怪物MONSTER》總算讓我看完了,記得剛開始接觸是高中還國中…忘了,我這人就是記憶不好,而且也沒有耐心等他一集一集出完,於是從當下就下定決心要等它出完後,一口氣看完…沒想到這一等,竟是無數光陰過去,這其間有許多的白痴搞笑漫畫陪著我,當然也有嚴肅的漫畫陪著我(挑書的眼光還真兩極,不是極盡嚴肅就是極盡搞笑低俗…)重拾《怪物》已是不在學校中,成為社會的新鮮人後了,想來還真是滄桑。
這本好呀~一直以來,我就深受伊藤潤二如夢境般的故事吸引,常在睡前看完一段才能沉沉睡去。
記得早年看過幾個章節,充滿地圖的遺棄村落;到處開放,毫無隱私的都市;充滿鏡子的村落;甚至到現在嗜書、藏書狂的家…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。
晚上時,這股靈感就潛到深沉意識中了。
我夢到跟一個精神分析師走在一起,他是一位德國人,至於為啥會跟我走在一起,前面的情況我已經忘了。他是德國人,英文沒有很好,所以我可以大方的用破英文跟他對話。
我跟他在過一個馬路時,跟他提到「移情作用」(註3)。人類對同樣情愫的事物,在不同環境時,會有轉移的現象,也許是看到某種相同的質,於是有了移情作用。這論點其實是基於榮格書中所提到的一點「情結」(註4,在睡前看這類傷腦的書得確不宜) 移情基於情結,讓人產生了同情心,人對曾經傷害自己與傷害別人所擁有的罪惡感,彌補作用或相似作用,有著想嘗試或遠離、逃避的心理。
是由自己還是別人來決定的?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AD%98%E5%9C%A8%E4%B8%BB%E4%B9%89
存在主義的說明
『要評價一個人,要評價他的所作所為,而不是評價他是個什麼人物,因為一個人是由他的行動來定義的』
誰來告訴我?你的價值是怎麼決定的?
創造了這個有價值的世界的是我們!─尼采